文/104 人資學院

在缺工競爭激烈的時代,光靠績效考核已難看出員工潛力!想找出真正能帶領團隊成長的關鍵人才,「人才九宮格」是HR的必修利器。本文帶你從建立人才標準開始,運用性格與職能數據建構九宮格,清楚定位員工的績效與潛力,再進一步規劃個人與團隊培訓藍圖。讓選才更精準、培育更有效、留才更有策略,幫企業打造高績效、具續航力的人才陣容。

本文導覽

  1. 為何需要人才九宮格?從選才策略談起
  2. 建置人才標準,找出團隊所需的人才特質
  3. 利用團體分析建構人才九宮格
  4. 人才九宮格的實務應用:從個人圖譜到團隊學習
  5. 從人才策略到落地實踐:HR 如何操作
  6. 為什麼這方法對企業不可或缺
  7. 結語

在當前人才短缺與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企業不只需要優秀員工,更要「懂選、會用、善育」的核心團隊成員。為了協助 HR 與部門主管在有限資源中精確識才、培育潛力,本文帶你從建立人才標準、建構人才九宮格,到應用於訓練與晉升,完整掌握人才策略運作流程。

為何需要人才九宮格?從選才策略談起

近年來,台灣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缺工挑戰:少子化、高齡化,與來自半導體業的人才競爭加劇,都讓內部留才與培育變得至關重要。在這樣的情境下,企業若要打造高績效團隊、提升核心成員價值、增強雇主吸引力,就必須思考:我們挑選的是什麼樣的人?他/她的潛力在哪?如何讓他/她成為組織的中流砥柱?

圖一:104測評中心|人才九宮格範例
圖一:104測評中心|人才九宮格範例

「人才九宮格」(Nine-Box Grid)正是一個能幫助組織從兩大維度「績效」與「潛力」來評估員工,並依據不同區塊設定人才策略的工具。借助這樣的分析工具,HR 可以更系統化地進行接班人識別、潛力人才辨識、人員調配與培訓規劃。

一、建置人才標準,找出團隊所需的人才特質

若想讓人才九宮格發揮作用,關鍵在於先建立明確的人才標準。如何設定團隊或組織所需的人才標準,關鍵在於三個:第一是要用哪些做為人才篩選的項目(例如:要評估性格、職能或是其他項目),第二是要定義這個項目需要包含哪些內容(例如:在職能項目裡,應該要包含的職能有團隊合作或是創新能力),第三個則要明確定義這些項目內容應該要達到的水準條件(例如:團隊合作要60分)。

這就像是大學在招考學生,不同系所在錄取學生時,會有不同的錄取標準:評估的項目、內容與分數都不盡相同,並針對這些內容會訂出各科的標準。唯有明確制訂所需的標準,才能確保客觀、一致的篩選條件。

透過這些步驟,企業可建構出符合自身文化與策略目標的人才標準。若從零開始自行建置,往往耗時費力,因此104人資學院建議可搭配測評工具協助加速。104獨家研發將性格適合度與職能勝任度作為潛力指標,智能化識別人才落點,可幫助企業制定人才選拔與發展策略,有效打造最佳團隊。

此外,人才標準不應為靜態,而應連結組織所處的階段性目標。例如,若企業正處於三年內快速成長期,就應偏重即戰力與可快速上手的人才。此時,從「性格適合度」與「職能勝任度」兩面整體檢視人才的符合度,便成為關鍵。

二、利用團體分析建構人才九宮格

當組織具備人才標準並累積一定人才評估資料後,即可進入「團體分析」階段,藉此建構人才九宮格、掌握整體人才分佈。

團體概況分析

透過測評工具,企業能比較不同職務群、部門的人才結構,檢視與外部常模的差距。舉例來說,有企業發現其人員的「抗壓性」明顯偏低,進而將此列為招募與內部發展的重點。這樣的分析可幫助 HR 掌握團隊強弱項與潛在風險,為後續九宮格定位奠定基礎。

建構人才九宮格

人才九宮格由「績效」軸(考核結果)與「潛力」軸(由性格與職能評估得出)組成。將員工置入九宮格不同區塊中,企業可依其位置決定策略,例如:

  • 高績效、高潛力:未來領導者,需加速發展。
  • 高績效、低潛力:值得信賴者,適用穩定維持模式。
  • 低績效、高潛力:需要改進者,需加強培育與支援。
  • 低績效、低潛力:未達標準者,應思考再定位或汰換。.

清楚掌握員工落點後,HR 與主管即可更具體地設計選才、培訓、晉升與汰換策略,而非依賴直覺決策。

三、人才九宮格的實務應用:從個人圖譜到團隊學習

建立完九宮格只是開始,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轉化為「個人發展地圖」與「團隊訓練藍圖」。

辨識具潛力員工的標準

評估潛力時,不能只看績效,更要關注性格與職能。績效優秀但潛力不高者,可能缺乏未來角色所需的特質或能力。理想組織應該是九宮格右上角(未來領導者、優秀表現者、具發展潛力者)人數愈多愈好,倘若左下角(未達標準者、待觀察者)很多,則代表選才或留才策略可能出現偏差,需要特別留意。

圖二:人才九宮格各區域員工表現類型
圖二:人才九宮格各區域員工表現類型

客製化每位員工的訓練地圖

  • 團體訓練(GDP):先從團隊職能分析出發,將平均值與外部常模比對,找出團隊弱項,據此設計群體訓練課程以提升整體能力。
  • 個人發展(IDP):針對個人職能與績效常模比較,找出強弱項,制定個人發展計畫(IDP),包括課程學習、經驗學習與觀摩學習,並將成果納入績效指標,確保訓練與業務成果接軌。

協助主管落實培訓優先策略

企業應優先關注「關鍵人才」(高績效、高潛力)與「表現不佳群」(未達標準者、待觀察者)。若後者超過 30%,應立即反思與行動。測評工具還可提供「性格vs.職能」四宮格分析,協助主管釐清員工表現不佳的原因,決定是強化培訓、角色調整,還是重新選才。

四、從人才策略到落地實踐:HR 如何操作

對HR與主管而言,人才九宮格的價值不只在數據圖像,而在實際應用於選才、晉升與發展中。建議流程如下:

  1. 建立人才標準:以測評工具建構性格與職能量表,設定常模。
  2. 進行團體分析:收集部門數據,比對外部常模,找出差距。
  3. 繪製人才九宮格:結合績效與潛力資料,標示員工位置。
  4. 設計發展策略:針對不同群體制定培育、晉升、調整策略。
  5. 執行訓練計畫:結合團體訓練與個人發展計畫,成果納入考核。
  6. 持續追蹤與調整:定期檢視人才分佈、訓練成效與流動率,適時調整標準與策略。

透過此流程,HR可將「人才策略」從願景轉化為具體管理流程,使企業在缺工時代中仍能透過內部人才建設強化競爭力。

五、為什麼這方法對企業不可或缺

人才九宮格之所以不可或缺,關鍵在於它讓「用人」從主觀變成「科學決策」。以下是三個核心理由:

  • 看見潛力,不只看績效:傳統考核只評結果,卻忽略未來發展潛力。九宮格同時衡量「績效」與「潛力」,幫助HR預測誰能成為關鍵接班人。
  • 聚焦培育與留才重點:不同區塊對應不同策略:高潛力員工重點培養、穩定貢獻者強化激勵、低潛力員工再培訓或調整,讓資源配置最有效。
  • 數據驅動的人才策略:九宮格整合性格、職能與績效資料,提供客觀依據,讓HR和主管在晉升、調任與培訓上有憑有據,形成完整的人才發展閉環。

簡言之,人才九宮格是企業「識才、育才、留才」的導航圖,能讓每一位員工在最適位置發揮最大價值。

六、結語

在缺工潮與技能快速迭代的時代,僅靠績效考核或直覺選才已不足以支撐企業競爭力。透過「人才標準+人才九宮格+發展機制」的系統流程,HR能更精準識別潛力人才,打造高效且可持續的核心團隊。這樣的策略架構,能與員工體驗、滿意度與敬業度調查結合,形成從「識才」到「用才」再到「育才」的完整閉環,成為企業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
104獨家研發潛力指標,智能識別人才落點

人才策略精準佈局 提升團隊競爭力

>> 瞭解更多人才九宮格的應用&顧問服務需求洽詢→ 歡迎與我們聯繫
>> 104測評中心進階應用→ 人才九宮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