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104 人資學院

「永續經營」對企業來說不再是口號,而是評估一家公司價值與存續潛力的核心指標。從氣候風險、供應鏈倫理到社會責任,永續議題已逐漸內嵌進每一個組織的營運思維之中。而在這場轉型浪潮中,扮演關鍵推手的,正是企業內部最了解人與組織的角色—人力資源部門。企業若想真正實現永續,光靠ESG報告與CSR活動是不夠的,人資策略是否能與企業永續目標連結,將是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。

本文導覽

  1. 永續不是外包給公關的工作,而是從人才開始的文化工程
  2. 人資角色轉型:從行政後勤到永續共創
  3. 104人資學院員工體驗平台:打造企業永續的「內部氣候預警系統」
  4. 永續的關鍵資本,是人

永續不是外包給公關的工作,而是從人才開始的文化工程

過去提到永續,多數人會聯想到節能減碳、綠色採購、公益捐助等外顯的社會責任行為。但近年來,全球企業開始重視所謂「S」(Social)項目中的核心—員工關係與人才發展

事實上,投資人與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在意企業是否擁有穩定、投入且具發展性的內部團隊。沒有一套健康的組織文化與人才經營策略,再強的品牌與資本也難以持久。

從這個角度看,永續發展的根本,不是外部形象,而是「內部韌性」;而建立韌性,必須從員工的真實體驗與參與感做起。

人資角色轉型:從行政後勤到永續共創

當企業逐步邁向永續轉型,人資部門也不能只扮演後勤支援者的角色。現代人資需要具備「策略設計者」與「文化經營者」的視野,能夠:

  • 提前預測人才風險與組織瓶頸
  • 驅動敬業度與歸屬感的提升
  • 協助主管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維
  • 從數據中看見人、從行動中促進改變
人資角色轉型:從行政後勤到永續共創

這意味著,傳統滿意度調查、離職面談等「事後工具」已不足以應對快速變動的組織需求。人資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持續觀察、主動建議、協助落地的數位平台。

104人資學院員工體驗平台:打造企業永續的「內部氣候預警系統」

為協助企業在永續轉型路上真正落實「以人為本」的策略,104人資學院推出了「員工體驗平台」,是一套整合調查、診斷、分析與改善追蹤的系統,幫助企業建立長期的人才健康管理機制。這個平台的設計核心,不只是「問卷工具」,而是將員工體驗視為可以持續經營、動態觀測的管理面向。四大特色,協助企業內化永續文化:

1. 自主設計調查計畫,對應多元永續議題

企業可依據不同時點與永續目標,自主設計調查主題。可彈性設定,建立適合自身ESG脈絡的員工調查題目。

2. 提升參與率與真實性,聽見多元聲音

平台支援員工透過手機、QR code等方式填寫問卷,並以匿名機制,鼓勵誠實回饋。從一線同仁到管理職,各層級都能安心表達,為企業提供更接近真實的內部觀點。

3. 數據即時分析,強化預警能力

調查結果將自動生成視覺化報表,並可與業界數據進行比對。企業不僅能掌握整體調查結果,更能精準鎖定敬業度較低的族群,提早介入潛在的人才流動、團隊倦怠或管理斷層。

4. 行動追蹤與改善建議,促進管理落地

平台不只給數字,還會根據分析提供行動建議。人資可記錄每次管理調整與改善計畫的成果,建立組織優化的計劃,也讓主管管理有依據、有方向、不憑直覺。

這樣的數據驅動模式,不但讓人資角色更具策略性,也有助於企業在撰寫ESG報告、對投資人說明S指標貢獻時,有具體證據與成效成果。

永續的關鍵資本,是人

企業若想真正落實永續,不能只關注能源指標或供應鏈碳排,而應回到組織的核心—人。員工是否相信公司的願景、是否願意長期投入、是否感到被尊重與重視,將直接影響企業文化能否持續、人才是否留任,以及創新能否發生。

104人資學院的員工體驗平台,正是協助企業從「內在永續」開始,建立一套穩定、可量化、可追蹤的人才經營系統。讓我們從人出發,為企業打造真正具有韌性的未來。

如您正在籌劃企業永續或ESG轉型計畫,或想了解如何從人資策略著手深化「S」指標的管理,歡迎深入了解104人資學院的員工體驗平台。打造企業的下一個10年,就從建立真實的人才溫度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