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被法律耽誤的媒體人!
反骨律師放下知識詛咒,用「白話」說法律 

楊貴智

intro_beagiver__law_1_1140x563

「糟糕!明天要公投了,法白分享的都還沒看完咧!」這是網友在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的社群留言,依賴法白分享、促進思考,還沒思考清楚、就怕自己盲投。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是律師楊貴智和法律夥伴一起創立的獨立媒體,經營多年,IG超過38萬粉絲、FB超過22萬粉絲、Threads超過17萬粉絲。他想做的,無非是轉譯生硬的法條「白話了」,領著社會思考,從法律認識議題,從議題反思法律。

不懶有料的白話「懶人包」,來一場法治教育的社會實驗

楊貴智,東吳大學法律系、法律研究所(國際法組)畢業,曾是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,目前是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站長兼內容長,Podcast「法客電台」主持人之一,獲2020年卓越新聞獎「Podcast新聞節目獎」,創下法律電台拿下國內第一個Podcast新聞獎記錄,同年創辦貴智法律事務所。為了更懂得媒體生態與經營,2023年再攻讀台大新聞研究所。

一邊穿黑袍、拿六法全書,一邊拿麥克風、主持節目,創建媒體的起心動念,來自於十多年前(2010年)吵得沸沸揚揚的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爭議。當時楊貴智正在攻讀東吳法律研究所國際法,服貿協議的爭議都是國際法,但網路卻少有討論國際法核心,或有「懶人包」但資訊卻不一定正確。法治培訓多年的楊貴智想把自己主修且擁有的知識分享出來,透過「法治教育」和社會溝通。於是,他用大白話,寫出《服貿科普文》的文章,介紹服貿、也介紹法律。

太陽花學運結束,卻是他法律白話文運動的開始!他和夥伴共同推動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,因為大多數的人不懂法律,但從小就被教導要遵守法律,許多人因為無法理解法律,所以對法律產生許多誤會,最後讓社會失去了解彼此的機會。「不是說我認同懶人包,而是我接受了。這也是我愈來愈想成為媒體人的原因。」

intro_beagiver__law_2_1140x563
|楊貴智主持Podcast「法客電台」(照片擷取自楊貴智IG)
|參與出版社活動(楊貴智提供)

放下知識的詛咒!讓法律變直白

為什麼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生前遺囑會有爭議?為什麼廢不廢死會吵得天翻地覆?為什麼同婚會有人反對?法律明明是你我最切身的社會生活規範,透過公平正義的基礎,保障人民權益、維持社會秩序,卻總是因為文字的艱澀難懂,成為社會大眾「避而遠之」的禁地、或「無可推翻」的高牆。

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夥伴劉珞亦曾分享一些法律知識,當時楊貴智認為,內容超簡單「水到不行」,竟有不少網友留言「學到好多東西。」徹底顛覆他的三觀!他原本以為,只有電視台、廣播電台,才是「媒體」,原來,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將法律知識傳播社會大眾,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媒體,不斷用社群、Podcast說著大家聽得懂的話,闡釋法律議題的背景。

5小時募資300萬元的信賴

2016年網路關注同性婚姻,反對陣營大撒銀彈買廣告,楊貴智和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夥伴,想做些回應消除謠言和資訊不對等,效法太陽花學運群眾集資買下《紐約時報》廣告,他們也訂下用群眾募資達刊登三大報頭版廣告的目標。當時,他從台東搭火車到台北,短短5小時火車車程,募資就達300萬元!螞蟻雄兵的力量,來自民眾對法白的信賴。頭版廣告刊登當天,廣播主持人唐湘龍在節目上分享這則訊息,楊貴智的父親聽到兒子做的事情,有一種和父親間接溝通的情緒。

經營法律分眾媒體,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內容製作多元,過往分享死刑議題,有網友私訊,覺得死刑不那麼理所當然了;也有網友回饋,因為看了法白分享,反而變成支持死刑!「這是我們想做的初衷,引起大家不同的思考。」

|右為楊貴智出版《給兒童的小六法全書:40堂法律必修課》

承認錯誤的勇氣

網路鍵盤俠不少,做社群內容總有不同觀點的網友留言、甚至謾罵,但楊貴智不以為意,反而覺得開心,「代表我們有影響力,對他產生威脅了。」會不會有法律同業揶揄他成為「律師網紅」?楊貴智無所畏懼,既然想讓法律變得普及,想當法條與民眾之間的橋樑,別人的酸言酸語不會動搖他的初心。

只是,學法律多年的楊貴智也曾踢到鐵板!曾經沒有徹底了解性侵害防治的法條理論,就針對修法從「違反意願」改為「積極同意權」做了些評論,不但招來一些負面留言,甚至有婦女團體提醒,「就是因為法白有不小的影響力,更不應該隨意批評。」

這次的經驗讓楊貴智和夥伴深深體會到「做足功課」的重要,也更加珍惜好不容易累積來的信任,事後,他們花更多時間去瞭解、去查核,也勇敢承認自身的錯誤,積極回應做出系列報導,傳播正確的資訊。

嚴肅看工作 詼諧待生活

《法律白話文運動》談死刑存廢、論國會改革,內容超理性。逛起楊貴智的個人社群IG內容介紹寫著「地獄梗暨諧音梗中毒者」,佈滿著吃喝玩樂貼文與短影音,詼諧有趣跟網友互動。這是楊貴智的「人設」,他把公私完全切割。

楊貴智目前仍是執業律師,幫訴訟當事人出庭打官司,還要身兼媒體站長兼內容長、主持Podcast,在數據為王的年代,網站流量是否增長,社群互動是否踴躍,收聽數是否提升,都是經營媒體必須觀察的即時數據。滿滿的工作行程接踵而來,也壓得他喘不過氣,「忙到沒有時間好好享受完成事情的成就感。」買下一趟出國旅遊的機票,就是他的紓壓方式。

|出國旅行是楊貴智紓壓方式

他用「法律x媒體」雙重創業,自認為經營保守,沒有因為「法律」創業而富有,也沒有因為「媒體」創業而虧損,其中的關鍵,來自於他以「法律服務」為核心。

其實,小學時代的楊貴智就已把法律書籍看得津津有味!母親覺得小貴智是個「怪人」,無法理解怎會有國小生熱衷看法律書?!殊不知這是楊貴智的啟蒙,不學在法條框架裡的「服從」,但學用法律「保護」自己,他也出版《給兒童的小六法全書:40堂法律必修課》,從小奠基法律知識。

帶著法律,走進媒體。已有法律碩士,再讀新聞研究所。既上法庭,又上錄音間。用法律節目,拿下新聞節目獎。楊貴智認為自己是「是懂法律的媒體人!」帶著受眾思考,努力用筆、寫下法律白話文,用聲音、說著讓人理解的法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