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4 近期發布的《2025 科技業人才報告書》揭露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:門市營業類人員的缺工問題最為嚴重,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有0.1名求職者應徵。按照市場機制,嚴重缺工的職位通常應該調高薪資,以吸引人才補足人力缺口。然而,該報告同時指出,門市營業人員是十大熱門職務中薪資最低的職位,年薪僅 55 萬元,且調薪幅度未進入前十名。

這顯示企業在制定薪資時,並不僅僅考量人力短缺,而是綜合評估市場供需、職務特性、公司財務狀況、競爭對手薪資水平等多重因素。本文將透過門市營業人員的案例,探討企業如何制定薪資策略。

文章導覽:

勞動市場供需

一般來說,勞動市場供過於求的職位,薪資較低,例如行政助理、作業員等較易補充的職位。而供不應求的職務,薪資則會相對提高,如軟體工程師、AI工程師等高技術門檻職位。

然而,《2025 科技業人才報告書》指出,門市營業類人員雖然缺工嚴重,但企業並未透過薪資提升來吸引人才,導致求職意願更低,形成惡性循環,加劇缺工問題。

工作內容與勞動強度

薪資通常會反映工作強度與專業要求。一般而言,體力與精神負荷較高的工作(如醫護人員、輪班工人)或責任重大、技術要求高的職務(如管理職、專業技術人員)會獲得較高薪資。

門市營業人員的工時長、勞動強度高,但企業認為該職位的專業技能與責任門檻較低,因此不願意提供較高的薪資,也因為薪資吸引力不足,求職者更傾向選擇其他薪資相近但工時更彈性、成長性更高的職業,導致人力短缺的問題更嚴重。

產業與職務價值

不同產業的獲利能力,直接影響薪資結構。例如,科技業與金融業薪資普遍高於零售業與服務業。此外,職務本身對企業的價值也會影響薪資水準,例如業務銷售對企業營收影響大,因此通常會搭配獎金制度,提高薪資競爭力。然而,門市營業職位在科技業的核心業務中並不占重要地位,對企業獲利影響相對有限,因此薪資成長較為緩慢。

企業財務狀況與策略

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是影響薪資的重要因素。獲利能力佳的企業,通常能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,例如科技大廠不僅提供高薪,還會搭配股權獎勵、獎金等額外激勵措施。

然而,部分企業選擇透過控制人力成本來提升獲利,特別是在低技術門檻的職位上,如行政、客服等。因此,即便門市營業人員缺工,科技業仍可能優先投資於數位轉型(如導入自助結帳機、無人商店等技術),而非提升薪資來吸引人才。

競爭對手的薪資水準

企業在訂定薪資時,會參考市場上競爭對手的薪資水準,以避免人才流失。若競爭對手開出更高薪資,企業可能需要調薪以留住員工。然而,在科技業中,企業主要競爭的是技術型人才,如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,因此願意提供較高薪資以吸引這類人才。而門市營業人員並非企業爭奪的關鍵對象,因此該職位的薪資漲幅相對較小。

隨時掌握薪酬行情,確保市場競爭力

薪資訂定並非一成不變,而是受到市場供需、工作強度、產業發展、企業財務狀況、競爭對手薪資等多重因素影響。企業若想在人才市場中保持競爭力,絕不能等到人才流失後才來補救,而是要主動出擊,時常參與薪資調查,隨時掌握市場最新行情!

透過薪資調查,企業能夠:

  • 即時掌握市場薪資變動,避免薪資落後競爭對手
  • 制定具吸引力的薪資結構,確保內部公平性與合理性
  • 提升員工滿意度與忠誠度,降低人才流失風險

在競爭激烈的求才環境中,薪資不是一個「開了就不變」的數字,而是需要持續優化的策略!104薪酬平台每週更新市場行情,幫助企業確保薪酬策略與市場同步,在競爭激烈的人才戰爭中勝出!

《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》完整版,免費下載!4大關鍵發現,揭露科技業最新人才戰局

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,它的檔案名稱為 1200x240_blog-1-1024x205.jpg

更多薪酬實用文章推薦